這是2003年自國務院國資委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央企合并。
(文章來源:《中國企業家》雜志 記者 周夫榮)

8月28日,經國務院批準,中國國電集團公司(下稱“國電集團”)與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神華集團”)合并重組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國能投”)。
近幾年來,中國的央企屢次上演動輒千億級別的世紀大合并。在2016年中國五礦和中冶集團重組,一躍成為總資產規模超過7000億的礦業巨無霸后,這個自2003年國資委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央企大合并,終于得以確定。
有關專家認為,中國國電集團公司與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此次重組具有雙重意義。
從行業層面看,一個總資產逾1.8萬億元的煤電“巨無霸”橫空出世,企業競爭力明顯增強;
從央企整合角度看,國資委監管央企已降至98家,央企兼并重組向縱深推進。
早在今年6月,業內關于神華集團和國電集團即將重組的消息就流傳于坊間,消息的源頭來自于兩大公司旗下的上市公司不約而同發布的一份停牌公告。
兩家公司的公告稱,將于6月5日停牌,控股股東擬籌劃涉及公司的重大事項。在業界看來,這種默契背后往往有著步調一致的大動作。
兩個月后,在一個高峰論壇上,國電集團安全生產部處長關維竹終于將流言證實。他說,國電集團和神華集團的合并方案已上報國務院,新集團名稱暫定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這意味著,新公司將是一家總資產超過18000億元,發電裝機容量將達約2.26億千萬的超級發電集團。
強強聯合和煤電一體化,是這個世紀大合并的主要內部驅動力。寶武(寶鋼、武鋼)之間是同質化大塊頭的合并,五礦和中冶是較為松散的合并。不同于其它央企巨頭的合并重組,神華和國電既有同質化產業,又是上下游關系,在協同發展方面想象空間更大。
“雖然體能巨大,但兩個企業的出資人都是國資委,合并并無太大困難。但合并后期的效率和效果是需要注意的。”中國企業研究院執行院長李錦告訴本刊記者,小總部,大企業。應該注意精簡運營機構,提高運營效率。
至此,國企改革愈發清晰地呈現了兩種不同的路線:一是通過合并重組,去產能、去杠桿,這種形式在煤電能源領域較多;第二種是推進混合所有制,如廣受關注的聯通混改。19大召開之前,國企改革的動作和趨勢愈發明顯,進一步的改革值得期待。
對于這個央企合并的樣本性案例,本刊記者采訪了諸多業內專家,試圖梳理出國電和神華合并事宜的背后邏輯,并以此探索國內電力和煤炭央企未來的整合發展路徑。
可供借鑒的背后意義是,隨著國內五大電力集團在火電領域的競爭日益加劇,重復建設、同質化競爭、內耗嚴重的問題逐漸暴露。2016年的煤炭價格暴漲讓問題也日益凸顯,火電企業的效益和效率在這一年全面大幅下滑。而此輪電力企業重組,是解決同質化競爭、化解過剩產能的必由路徑。
“當前國企改革已進入施工高峰期、落實攻堅期,在今年下半年,國企公司制改革、混改和重組這三類都將提速,在十九大之前各項任務落地,形成國企改革與發展的良好勢態,這是可以期待的。”李錦對本刊記者說。
縱向整合
神華集團目前是我國規模最大的煤炭企業,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供應商。1995年10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以煤為基礎,集電力、鐵路、港口、航運、煤制油與煤化工為一體,產運銷一條龍經營,是一家特大型能源企業。
由神華集團獨家發起成立的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分別在香港、上海上市。公開資料顯示,神華集團在2015年度《財富》全球500強企業中排名第196位。截至2015年底,神華集團公司共有全資和控股子公司21家,在供給側改革的國家政策背景下,投入生產的煤礦有54個,投運電廠總裝機容量7851萬千瓦,擁有2155公里的自營鐵路、2.7億噸吞吐能力的港口和煤碼頭以及擁有船舶40艘的航運公司,總資產9314億元。
“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處于行業優秀水平,企業經濟貢獻率連續多年居全國煤炭行業第一,年利潤總額在中央直管企業中名列前茅,安全生產多年來保持世界先進水平。”神華在官網中如此表述。
雖然神華集團的資產規??胺Q雄厚,但對于神華集團的職工而言,重組消息則意味著切身利益的不確定性。
“神華集團的整體盈利情況相對較好,電廠大部分也比較新,設備更先進一些,沒有太多歷史包袱,所以發電成本也更低。國電負債率比較高,聽說平均待遇普遍不如神華的電廠。但愿合并后,我們的待遇不會下降。”大學畢業后就在神華工作的80后張濤告訴《中國企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