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華為之邀,我春節后去巴塞羅那參加了“移動世界大會”,以及隨后任正非舉行的小型懇談會。參與者為十位國內專家。大家關心,華為經驗對于今天的中小企業有什么借鑒?
任正非直接回應:“不要把管理復雜化了。小公司只有一條,就是誠信,沒有其他。就是你對待客戶要宗教般地虔誠,就是把豆腐要好好磨,終有一天你會得到大家的認同。中小企業還想有方法、商道、思想,我說沒有,你不要想得太復雜了。你就盯著客戶,盯住了就有希望。品牌的根本核心就是誠信。你只要誠信,終有一天客戶會理解你的。”
任正非堅信常識。商業上沒有捷徑,華為沒有秘密。任正非從頭到尾都在強調這個主題:“爹還是那個爹,娘還是那個娘。做企業就是要對得起客戶,你給他們滿意的產品,他們付錢養活你;華為走到今天,就是靠著對客戶需求宗教般的信仰和敬畏,堅持把對客戶的誠信做到極致。”
華為走到今天,憑的是一心一意提供好產品。為此,華為幾十年如一日,每年都拿出巨額資金投入研發。過去十年,華為累計投入2400億,17萬員工中研發人員的比例高達45%。華為在全球設立了16個研發中心、31個聯合創新中心,加入170多個準組織和開源組織。截至去年12月3日,華為累計獲得專利授權50337件。全世界第一流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紛紛聚集在華為。任正非這次還透露,華為準備去烏克蘭建立研究中心,那里有一流的科技人員需要一個能貢獻他們才智的環境。
很多企業學華為,只看到了表面的成功,卻沒有幾家能堅守商業常識。如果你抱著自私自利走捷徑的視角看成功,那永遠也學不了華為;你抱著創造客戶最終價值的視角看成功,華為才會與你高度共振。這里的關鍵是看待商業和成功的視角轉換。意識不轉,學也白學。
這些年來中國企業被一輪又一輪的語言泡沫弄得暈頭轉向,總是想走捷徑去尋找“飛天豬的風口”模式。這種現代版的“守株待兔”所以流行,是因為一種狂躁癥正在商界肆虐。企業到底該怎樣活?對那些在困頓中迷失的中小企業,任正非說,中國企業當下的重點就是提升產品品質。你不提高品質,就會驅趕老百姓到國外去爆買。這幾年中國人到日本去搶購的總金額已超過了3萬億人民幣!3萬億呀,這是個多么巨大的數字!這也是中國企業的恥辱!
200多年前,美國作家托馬斯˙潘恩撰寫《常識》,讓華盛頓、富蘭克林、亞當斯這些獨立戰爭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在猶豫不決中找到了真北。常識,在所有的識見中,最珍貴;常識,是在大多數人不明白的困惑時刻說出真相。潘恩的《常識》之所以成為影響美國人的優秀讀本,就是因為他所言說的常識令人驀然驚醒:啊,原來是這樣的啊!
富有理想主義的任正非帶領的華為,走出了一條堅守常識的康莊大道。任正非談常識,是一種覺醒。潘恩當年的《常識》,撞醒了美國建國之父,任正非的常識,最先撞醒的一批人在哪里?他們會找到商業上的真北嗎?
作者簡介:王育琨,北京大學企業家研究中心主任、地頭力管理機構創始人